「囤房」議題受到關注,內政部昨首度公布住宅所有權登記資料庫歸戶統計,針對擁房大戶進行大數據分析,發現法人擁多房比率及短期交易行為明顯高於自然人。房仲業者分析,過去政府檢討囤房稅或房地合一稅等方案,多將矛頭針對個人,本次大數據則凸顯出,政府若要對症下藥,也須檢視房市政策對於法人戶的影響。
內政部透過大數據分析發現,國內住宅產權呈現四大特色,包括大戶持有住宅約占全台一成,且法人大戶擁房情形遠高於自然人。金融及保險業者擁房也更勝於不動產營建業,平均每個法人擁有將近二十七戶住宅。
內政部指出,包括住商、住工等房屋樣態在內,截至去年底為止,全國共有七九四點九萬戶住宅,發現持有四戶以上的擁房大戶(含自然人及法人),掌握全台七十八點二萬戶住宅,約為台灣住宅總量的一成左右。
仔細分析擁房大戶組成,在自然人部分,約有八點一萬人擁有四房以上,合計擁有四十四點一萬戶住宅,但跟整體擁房自然人相比,擁房大戶及其所擁有的住宅數量,占整體住宅比率相對不高。
至於法人持有住宅情形,內政部指出,雖然全國只有一點三萬個法人擁四房以上,但合計擁有三十四點一萬戶住宅,占法人總擁房數百分之七十三點六,顯示多數住宅其實集中在少數法人手中,囤房現象比自然人更明顯。
談到法人擁房大戶,通常想到的是建商、房仲等,直接經營不動產交易的業者,然而統計數據卻跌破眾人眼鏡,內政部表示,截至去年底為止,國內持有四戶以上住宅的不動產業者,共計四八五二家,持有住宅戶數約十一萬戶,平均不動產業界每家共持有二十二點六戶左右。
但如果排除不動產及營建工程業後,根據內政部統計發現,在擁房的法人大戶當中,其餘產業共計八五九○個法人,手握二十三點一萬戶住宅,平均每個法人持有將近二十七戶住宅,平均數高出不動產業者不少,其中又以金融服務業、保險業等二大產業為主,是全台擁有最多住宅產品的法人族群。
另外,內政部也統計也發現,去年第四季時,持有一年內即出售住宅的比率,自然人為百分之九點七四,非不動產及營建工程業法人的短期交易比例則高達百分之五十四點五一,顯示法人的住宅短期買賣行為相當頻繁。
聯合報20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