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11日的「光棍節」,中國電子商務巨擘阿里巴巴創下開賣20分鐘、營收衝破10億美元(約新台幣311億元)的數字,不但再度改寫世界網購紀錄,更讓幾個月前才完成全球最大規模IPO(首度股票公開上市)的阿里巴巴持續發燒,始終高居國際矚目的風雲企業。
馬雲的魅力不只在領導統御上,對外溝通和演說更是他個人一絕。犀利語鋒和命中要害式的強烈論述,讓他的各種語錄廣為流傳,更成為外界掌握馬雲思考脈絡,解讀阿里巴巴成功軌跡時最好的線索。
在 馬雲的眾多演說中,《Cheers》雜誌特別選錄他在今年6月受邀到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畢業典禮上發表的內容。清大是中國排名第一的理工大學,而畢 業於杭州師範大學、對中國網路產業未來發展影響至鉅的馬雲,站在這裡對畢業生分享他的期許和洞察,自然格外具有時代意義。
對這場演說,近年 來潛心研究社會學的社會觀察家詹偉雄,有更多跨越時空的體會。大約15年前,身為《數位時代》雜誌創刊總編輯的他,就曾親自前往杭州採訪當時尚名不見經傳 的馬雲。今昔對照,不管是馬雲或阿里巴巴,都已有天壤之別,詹偉雄從社會、世代和影響力的觀點,深刻解析為何馬雲每次開口,總能創造出高度渲染力和引發共 鳴,又如何從字裡行間讀出這位科技巨人的思維。
馬雲演講菁華
時間:2014年6月29日
地點:北京清華大學
我今天在這談一下我的感受和體驗。
高 考(編按:中國的大學入學考),我並不算很成功。考了幾年,我數學第一年是1分那是真的,第二年考19分,第三年考了89分,但我從來沒放棄過。我給大家 一個提醒、一個建議,提醒是今天你們獲得中國最榮譽的畢業證書,但那只是一張紙,只證明這4年、6年或者8年,你父母幫你付了很多學費。這是一張學費的通 知單而已,告訴你付了那麼多學費,花了那麼多時間做了很多的考試,但這僅僅是考試而已。
我也給大家一個建議,如果你們畢業於清華大學,請大家用欣賞眼光看看杭師大的同學;如果你畢業於杭師大,請用欣賞的眼光看看自己,因 這社會上永遠充滿變化,永遠充滿著各種奇蹟。
詹偉雄分析:這是整篇演講中很有趣的地方,雖然馬雲不斷說學歷不重要,但卻又一直不斷在清華大學與杭州師範大學之間做文章。這也證明,馬雲雖然總是想超越中國社會的思維,但實質上仍身處在中國社會的糾結關係裡。
人生不管多成功,最後死的時候才能看見到底贏了還是虧了。所以,我覺得我們剛剛開始起步。我也相信今天畢業以後,在座很多人都很擔心,各種各樣的擔心,擔心我是學經管的,畢業以後能當老闆嗎?能找到一個好老闆嗎?能夠找到好公司嗎?其實這些擔心,我每天都有。
剛創業的時候,我天天擔心能不能活下來,到後來我擔心這個公司會不會長大,到今天長大了,我擔心它會倒下,現在的擔心比以前多多了。我們每時每刻處於這份擔心中。
擔 心很正常,不擔心才不正常。所以我想給大家的建議,也是真實的感受:這30年來,我天天在擔心,但是我只是擔心自己不夠努力,我擔心自己沒看清楚災難,我 擔心自己沒把握好機遇。但有一點不用擔心,你們一定會遇到眼淚、冤枉、委屈、倒楣等各種事件,一定會碰上,這個不用擔心,你碰到這個,就應該早知道它會來的。
這是一個糾結的時代。這個時代看來充滿懷疑,充滿各種不信任。學校的老師對學生不信任,學生對老師不信任,媒體對大眾不信任,大眾對媒 體不信任,老百姓對政府也有各種的不信任。這世界看起來缺乏各種各樣的機會,但這世界看起來又有各種各樣的機會。這世界看起來年輕人似乎是可以無所不能、 什麼事情都可以做,但看起來年輕人什麼事情又都做不了。
所以我覺得這是個糾結的時代,很恭喜大家來到了一個很了不起的糾結時代,因為糾結是一種變革,因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變革非常快速的時代。如果沒有變革,就不會有阿里巴巴的今天,阿里巴巴、馬雲有今天,就是因為之前30年中國的變革。
但是我想跟大家講我心裡的感受。未來30年,中國的變革會更大、機會更大。從我這個行業來講,世界正從IT(資訊技術)在走向DT(資料技術)。這兩個字的差異背後,是思想、文化、社會方方面面都發生很大的差異。
絕大部份的人今天站在IT的角度看待世界。什麼是IT?IT是以我為主,方便我管理。而DT則是以別人為主,強化別人、支援別人,DT思想是只有別人成功,你才會成功。
詹偉雄分析:馬雲用了非常淺顯易懂的語言,同時解釋了在中國邁向現代化的過程中,「知識化的能力」以及「他者思維」的重要性,非常高竿。
這 是個巨大的思想轉變,由這個思想轉變,產生技術的轉變。所以,我想跟大家講,所有變革的時代都是年輕人的時代。當然,麻煩也會更多,但今天我看到那多人以 後,我在想,70%、80%要成為阿里巴巴的員工就好了,我就不用那麼擔心了,真的。未來30年我想跟隨大家,你們會改變這個世界,你們會把握這個機會。糾結、變革都是年輕人的機遇,也是這個時代的機遇。
詹偉雄分析:永遠跟年輕人站在一起,相信且押寶年輕人,是馬雲絕大多數公開演說的基本主軸,這也讓馬雲的演說,對中國社會扮演著「啟蒙」角色。
在變革的時代,我特別想給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經歷。之前30年,我是堅持3樣東西,我也希望大家去反思和思考這3樣對你是否有用,就是3個堅持:第一,永遠堅持理想主義;第二,要堅持擔當精神;第三,要堅持樂觀的正能量。
我相信未來,我相信別人超過自己。其實在阿里巴巴,我數學不好,管理也沒學過,會計也不懂,連預算報表、財務報表,到今天為止我也看不懂。這是真話,我並沒有覺得這是丟人的。
承認自己不懂並不丟人,不懂裝懂很丟人。我到今天為止,沒到淘寶上購過一件物,我沒用過支付寶,因為我不知道該怎麼用。但我耳朵豎 起來,我老是在聽支付寶到底好還是不好。因為如果我用多了,就會捍衛自己的產品;但是我不用,我永遠擔憂自己,因為只有擔憂,讓我晚上睡不著覺,只有我睡 不著覺,公司才睡得著覺。
我們看了《中國合夥人》(編按:台灣上映片名為《海闊天空》),這個電影很好,但是這個電影有很大的問題,男主人公老哭。
詹偉雄分析:馬雲非常擅長將西方商業世界的觀念,轉換成中國社會理解的語言。這和他創辦阿里巴巴之前曾經擔任英文老師絕對有關,他教英文不在教室,而是在像廣場這種開放式場所,所以他非常知道如何講出讓人群震動的語言,就好像《中國合夥人》這部電影教英文的主角們一樣。
其實創業者是不哭的,是讓別人哭。我們永遠相信未來,相信年輕人,相信別人。我如果不相信別人,阿里巴巴的程式寫不出來;我不相信別人,今天市場不會做得這麼大。
第二個,要有擔當精神。支付寶今天存在巨大的爭議,其實在2004年準備做支付寶、做阿里金融的時候,我知道有一天會碰到這樣的麻煩,我也糾結過。後來在達 沃斯會議(編按:即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上聽很多政治家、企業家在談論,什麼是擔當。你覺得是對的、對社會發展有利,你真相信,就勇敢地擔當起來去做。
我記得那次會議以後,我在達沃斯打電話給公司說「立刻、現在、馬上去做」,如果出問題,我願意去解決。去年年初,在阿里金融內部的會議上,我跟所有的同事講,如果我們對中國金融改革有啟動、有創新,如果基於這個,有人要付出代價,我來。
在今天的社會缺乏理想主義、缺乏擔當的時候,更需要理想主義、更需要擔當。不僅僅是你需要、不僅僅是社會需要,社會最缺的東西是最稀缺的資源,做那些別人不願意做的、但最需要的事情,才有成就。
有人說,這個社會非常大,每天淘寶有幾千萬筆交易在進行,幾千萬人把自己的包裹送給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交給不認識的快遞員,輾轉反覆幾千公里送給另外一個人,這是以前不可想像的。這是今天年輕人以不同的方法,以技術表達「信任」真正存在。
詹偉雄分析:馬雲再度用很簡單的比喻,解釋了因為彼此信任而運作的「組織」概念。連同先前提到的概念,在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 Weber)的眼中,組織、知識化、他者思維,是構成現代化社會的3大基礎。
第三個,我希望大家堅持正能量,樂觀地看待問題。我是犯過無數錯誤的人,阿里巴巴在前面15年內,至少有100多次滅頂之災,但都過來了。可以這麼講,再來一遍,我們今天的人比那時候多,我們今天的人知識和能力比那時候強,但是重新再走一遍的話,我們一定走不出來。
我們怎麼走過來的?我們堅持樂觀,我們相信這個世界你不成功有人會成功。我相信阿里巴巴、淘寶能做出來的,一定有人也做得出來,我們相信有人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習這些東西,只是看我們是否夠運氣。
所 以,我後來給自己的座右銘,也是給所有年輕人、給我同事的座右銘:「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但是絕大部份人死在明天晚上。」這就是殘酷的生 活。所以你今天必須很努力,才能面對明天的殘酷;明天你必須很努力,才有可能看到後天的太陽。但是絕大部份人是看不到太陽的。你光努力還不夠,還要有運 氣。運氣從哪裡來?運氣就是在自己好的時候,多想想別人,自己不好的時候,多檢查檢查自己。
我跟公司同事講,很多人說沒有機會,我們從來就 沒贏過。我說,你贏過,在你出生前,贏的是幾億顆精子和卵子賽跑出來的,來到這個世界,你就成功了。來到這個世界,你們又經過無數的考試進入了清華大學, 獲得了今天的畢業證書,你們已經有良好的起步,有很好的基礎。但未必有基礎的人都會贏,未必今天跑得快的人還是能走得快。這世界就像足球一樣,是圓的。所 以大家記住,今天你最好,未必明天最好;今天你最差,社會給了你很多機會,只要你把握、只要努力,總會有機會。
最後給大家一個建議:永遠相信你的對手不在你邊上,在你邊上的都是你的榜樣,哪怕這個人你特別討厭。
很多年以前我說,我用望遠鏡都沒有找到過對手,人家說「你好驕傲」。其實他們沒有聽我下一句:我望遠鏡找的不是對手,找的是榜樣。
詹 偉雄分析:這是馬雲非常典型運用中國庸見邏輯,進而反轉、破除,導入西方管理學的修辭方式。 在中國的常識中,「時時留意競爭對手的一舉一動」這道理人盡皆知,但在西方世界中認為,真正的創新是不要和競爭對手做一樣的事情。看似很簡單的一句話,就 把西方對於創新的定義,用中國社會能夠理解的邏輯闡明。
你的對手可能在以色列,可能在你不知道什麼地方,他比你更用功。你今天獲得了清華的畢業證書,不學習了、不讀書了,因為你覺得我畢業於清華,而那個人畢業於杭師大。但他不斷在學習,他不斷在努力、不斷在進取。這一點是我希望給大家講的,戰勝自己才是真正的英雄。
阿 里巴巴有一樣東西也是我想給大家分享的,我花30年走到今天,不是3年。我們明白一個道理:什是戰略,就是做未來最重要的事。堅持理想,堅持正能量,堅持 樂觀,堅持腳踏實地。我們從來就沒有做成過一件今天做明天成功的事情,或者今年做明年成功的事情,因為這樣的機會永遠輪不到我。
今天,你們最大的資本是年輕。因為年輕,你可以花10年時間打敗阿里巴巴,打敗淘寶。如果你有這個想法,也許只要5年;但如果你希望明年就打敗,那你可能一輩子都打敗不了。(本文獲清大經管學院授權刊登)
詹偉雄解讀:改變社會的創業家,從打破庸見開始
2000 年冬天,我曾去杭州採訪過馬雲,採訪完,他還帶我遊覽西湖。當時,我就覺得他很有機會成功,他有兩個當時中國Internet創業家很難得的特質:第一是 很謙虛,第二是實事求是。當時的中國創業家,尤其是網路產業,看的目標都非常大,馬雲是少數具備顧客導向思維的,他重視的是使用者滿意度;另一方面,當時 做網路的,都希望盡早IPO,只有馬雲,把公司設在杭州山上自己的房子裡面,而非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這並不符合資本市場的期待,但阿里巴巴並不急著股 票上市。
事隔十多年,在我看來,他可算是「中國的Internet之子、管理學之父」。他是真正由底層上來的創業家,跟著阿里巴巴或是淘寶上的小店家一路成長,從他們身上掌握網路發展的知識,讓他對中國社會有很強的客觀性觀察。
某種程度上,馬雲的演說,對中國是一種「啟蒙」。中國還停留在人吃人的社會,人際之間不信任,社會充滿各種不合理,小人物永遠沒有看穿格局的知識和視野,就只能待在位子上繼續和別人爭鬥,稍微有點成功的,則是踩著別人爬上來,這是集體化的社會。
在這樣的社會中,充滿著各式主觀的庸見。每個大道理千古流傳不變,大家都相信,但是從不去思考,比如說「書中自有黃金屋」。若要做一個改變社會的創業家,第一件工作,就是要從識破或扭轉庸見開始。
在馬雲的演說中,很明顯有3個主題,都在對抗這種庸見社會。第一,押寶年輕世代,他覺得年輕人的力量,絕對遠大於前面世代。這就是 「啟蒙」的觀念,認為「新的一定比舊的好」,青年留下來的時間比較多、學習能力比較強、沒有包袱,我猜馬雲相信這件事情,因為在網路世界,他一定看到年輕 人的力量。
第二個,他重視知識的力量。他重視的是那種將未知變成已知的知識化過程,例如說IT到DT;第三,則是他永遠抱持著對中國權威性格的反向思考,用各種比喻來攻擊庸見,比如說清大的學歷不重要。
演說圍繞著這3個主題,再加上馬雲非常擅長修辭的技巧,讓演說能切中要害,把西方的管理學、經濟學,轉譯成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體會的小道理,讓他在中國社會產生巨大影響力。
Cheers雜誌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