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新年,許多人都在立定志向,信誓旦旦地規劃新的一年要如何運動、如何增進健康,但是,大多數人熱度只有三分鐘,到頭來總是虎頭蛇尾;也有許多人花錢到健身房辦了會員卡,但是運動幾次之後,總有藉口偷懶不去,能夠堅持到底的人少之又少。
有句話說:「現在你沒有時間運動,以後就會有時間生病。」人人都懂得這個道理,卻總是缺乏毅力及恆心。
曾聽過醫生建議:能每日運動當然最好,但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並不容易,若要期待運動的效果,則每隔一日運動,每週運動三日為佳。但是這個標準大多數人仍然無法達成。
把握走路的機會
現代人生活緊張,像顆陀螺忙個不停,能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的人並不多。我們急需一種容易堅持的健身方式,因此,在這個匆忙多變的時代,簡單方便的健走運動廣受歡迎是必然的趨勢。
一個人除非生了病整天躺在床上,否則總得走路,雖然上班上學得走路,購物得走路,到餐廳吃飯得走路,甚至在公司裡到別的部門也得走路,但是大多數人每天走路的時間仍然不夠。因此,以走路為唯一運動的人,不妨搭車時提早一站下車走路,上樓也改走樓梯,盡量爭取走路的機會。
在生活中加入走路時間,不但能增進健康,而且在走路的路途中,你還會發現四周的美景,也許你會路過一棵正在綻放的櫻花樹、一個水光瀲灩的池塘,或者看到一隻羽毛多彩的鳥停在樹上,這些經驗都將讓你精神愉快,為生活增添許多情趣。
呼朋引伴快步健走
有人說:「不快步走的話就達不到充分的效果。」所以,將一般走路提升到一定速度是必須的,這也就是所謂的健走。目前公認最理想的健走速度是每分鐘120步,讓心跳達到每分鐘120下左右。如果覺得計算起來很麻煩,就只要記著讓自己保持微喘、但仍可交談的程度。
雖然加快速度,健走仍然是低衝擊性的運動,相當安全,加上又走得比散步快,健身效果也較好。如果能夠參加健走團體 的活動,當然更為理想,健走團體通常有固定的健走時數和次數,不但可從中獲得健走的知識,能夠達到健康的標準,而且有同伴互相鼓勵,在快樂的交談中培養友 誼,運動比較不容易中斷。
專家通常建議每天最好能走上一萬步,以每十分鐘走一千步計算,所需時間大約一個半鐘頭。醫生也建議最少要將健走的目標訂為三十分鐘以上,是因為步行約二十分鐘之後,身體才會逐漸升溫,脂肪也開始燃燒,發揮「有氧運動」的功用,更能達到健身、減肥的效果。
健走可降低慢性疾病發生率
醫學界對於健走運動大力推崇,並針對健走對於各項慢性病的影響做了許多臨床實驗,顯示健走對增進健康的效果極為廣泛。關於健走的保健功效,歸納起來有下列幾項:
一、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
二、促進大腦活化,預防健忘症與失智症。
三、降低血糖值,預防糖尿病。
四、降低乳癌罹患率。
五、提升骨質密度,預防骨質疏鬆。
世界上還有一些尚未開發的國家,國民的交通大部分靠走路,因而能夠保持身體健康。就像民國四、五十年代的台灣鄉 下,大家都是靠著兩條腿上山下田,平時村裡的老人家走路都尚稱便捷,從未看到有人坐著輪椅,也沒有人在吃鈣片、維骨力;而且那時代的人也比較健康,很少人 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見在生活中常走路的重要性。
除了預防或改善上述病症之外,健走還能讓腦部分泌大量的β腦內啡,可以令人產生愉悅的感覺,放鬆我們的心情,有助於消除生活所帶來的壓力,並減少得到憂鬱症的機會。
醫學界樂意推薦健走運動還有一個最主要因素:健走產生運動傷害的可能性較低,而且對體能的消耗也比其他運動來得小。
清代著名養生家曹庭棟很重視「動以養生」,他在《老老恒言》一書中載有散步專論,對走路的作用和要求做了較為全面 的論述;現代坊間書店裡擺滿了許多醫師、運動專家及健走人士的著作,詳述健走運動的健身原理,也有專家針對個人不同的需要,研創了不同的健走方式,以期充 分發揮健走的功效,提供喜愛健走人士參考。
總之,健走是一種簡單易行、效果卓越的運動,值得人人做為養生之道。
安全性高的北歐式健走
1997 年芬蘭發展出「北歐式健走」(Nordic Walking),採用兩手拄著類似滑雪桿手杖的健走方式,藉著健走杖可以減輕下肢的負擔,適合關節痛的患者使用;老人家使用健走杖則可降低跌倒的危險, 這項發明是基於健走運動安全方面的考量,而且可以鍛鍊全身的肌肉。(本文摘錄自《健走功》)
轉載:良醫健康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