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147
  • slider image 144
:::
生活與空間

腹痛、嘔吐,當心可能是「腸扭結」

discuss pic 2014-03-01 11:09:13

_MSC_CLICK_TO_OPEN_IMAGE



「我的小孩走著進醫院,竟然就這樣沒了……」劉媽媽在鏡頭前哭訴。

台東一名不到兩歲的劉小妹妹因為腸扭結誤診為腸病毒,因她的早產兒體質,過去也曾因腸阻塞開過刀,病程發展比一般孩子快速,最後腸壞死引發敗血症,不幸送命,引發社會關注。

這則新聞讓家中有幼童的家長心慌慌:當寶寶腹痛、嘔吐時,我如何知道會不會是腸扭結?

許多家長在孩子嘔吐時,第一反應就抱去看醫生,「腹痛、嘔吐最常見的還是急性腸胃炎,」台北馬偕小兒腸胃科主任陳偉燾說,腸扭結雖然不算罕見,但發生機率仍低。所以看完診,陳偉燾通常會再三叮嚀家長,萬一孩子持續嘔吐、肚子鼓脹、血便,就必須趕快就醫。

腸子為什麼會打結?

其實不只是幼童該注意,成人也可能發生腸扭結,好發年齡並不一定,腸道各處都可能出現,如果是乙狀結腸的扭結,多好發於45歲以上。

陳 偉燾說,腸扭結大部份是先天性的問題,如胎兒在母體內發育時,腸道延長的過程中,需要在肚臍外逆時針轉270度後再回到腹腔固定成正常的樣子,若胎兒發育 過程中腸道沒有扭轉、或是只轉180度,就容易出現「先天性腸道扭轉不全」,腸道發育、固定得不好,未來腸子蠕動時就可能發生扭結。

部份的患者在小時候常常嘔吐得厲害,就可能被檢查出腸道扭轉不全,開刀固定腸道後,未來就不容易出現腸扭結。但也有部份的人根本沒有症狀,甚至臨床上曾出現過七、八十歲的腸扭結患者,開了刀才發現原來有先天性腸道扭轉不全。

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林裕民補充,其他先天因素也包括,腸子構造太長、腸繫膜靠近腸子處太狹窄、骨盆腔空間不夠寬廣較可能會在未來出現腸扭結,「男生可能因骨盆較小,所以腸扭結病患目前以男性居多,男女比約2.5:1。」

此外,發生在乙狀結腸的腸扭結則多是後天造成的,常出現在老人家身上,多半是因為長期臥床導致腸子蠕動緩慢、便秘,腸子愈來愈長,「就像是彈簧用久了,彈性會慢慢變差也變長,大腸就容易出現扭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任陳冠仰形容。

症狀似腸胃炎,初期易誤判

腸 扭結在病程初期,多是以腹痛呈現,「也因此腸扭結剛發生時,基層醫生的確不好判斷,」新光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方躍霖說,「腸扭結若扭不回來,會愈來愈嚴 重,因為扭結阻塞了腸道,腹部會鼓脹,也會開始吐,最後吐出的東西不只是黃黃綠綠的膽汁,還可能會吐出類似大便的東西,主要是因為阻塞回堵所致;若出現了 腹瀉,有可能是扭結導致腸黏膜爛掉出血,會出現血便,這時一定得手術處理。」

這些症狀與急性腸胃炎不太一樣。腸胃炎除了腹痛外,初期就會 不停噁心、嘔吐,伴隨著嚴重水便,甚至還合併發燒,不過在讓腸子休息,適度補充水份及治療後,症狀就會逐漸緩解。但是腸扭結通常只會愈來愈痛,甚至從局部 痛點擴散到整個腹部,造成腹膜炎,須緊急手術處理,林裕民說。

一旦醫生懷疑是腸扭結時,可以使用X光甚至電腦斷層確診,在X光下面,腸子因為鼓脹,會出現類似咖啡豆的形狀。

在治療上,也必須搶在腸子壞死前的黃金時間將腸子扭轉回來。

如果是在乙狀結腸扭結,初期可使用大腸鏡,將扭轉處減壓、復位,不過因為沒經過手術固定,要小心有復發、再度扭結的可能;若是小腸扭結,或是腸子已經壞死,則須用手術處理,將壞死的腸道切下,並固定住,未來復發機率就會比較少,陳冠仰解釋。

腸扭結難預防,臥床病人要小心

腸扭結很難防,主要是因為一般民眾並不清楚自己的腸道、骨盆的先天結構是否出了問題。針對長期臥床的病人則要小心不要吃太多纖維太粗的食物,避免便秘,可減少乙狀結腸扭結的發生,陳冠仰提醒。

陳偉燾也提供注意事項給家長,如果今天孩童吐得特別劇烈,並未出現如急性腸胃炎的典型症狀,如發燒、初期就開始噁心、嘔吐、水便,就要小心可能有腸扭結或腸套疊的可能,必須立刻就醫。

家長注意,除了腸扭結,還得小心腸套疊

相較腸扭結,小兒出現腸套疊的狀況更為常見,症狀初期也容易與腸胃炎搞混,家中有6個月~5歲幼童的家長需要小心。

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劉明發解釋,腸套疊通常是小腸套進大腸中,造成腸阻塞,未及時處置就可能腸壞死。

已有研究證據指出,有四成腸套疊的孩童,在發生前都曾感染過腺病毒,一兩週前會有感冒症狀,因為病毒引起腸道旁的淋巴腫大,影響了腸子的蠕動,就容易發生腸套疊。「所以在腺病毒流行期時,發生腸套疊的孩童也會增加,」劉明發說。

目前國內發生腸套疊的年齡集中在1~2歲之間,若孩子反覆發作,或是在6歲以上發生腸套疊,可能並非感染引起,而是腸子長出瘜肉、梅克爾憩室(正常腸道旁多出囊狀突起)、甚至腫瘤。

成人也可能出現腸套疊,但多半是病理性,因為腸子內有瘜肉、腫瘤導致蠕動異常所致。

劉 明發提醒,腸套疊症狀初期雖然看似與急性腸胃炎相似,但腸套疊通常是先腹痛,後慢慢出現噁心、嘔吐,病程後期會因為腸子壞死容易出現血便。不過,腸套疊通 常不太發燒,腹痛的方式多是一陣陣的,所以家長可以觀察,若嬰兒、小孩出現陣發的哭鬧,一歲以下的小孩在痛的時候腳會弓起,一歲以上不痛的時候可以走來走 去,但開始痛時會蹲下、屈身;嘔吐的方式也是一陣陣,並不像腸胃炎會一直噁心、嘔吐;若有這些症狀就要小心是腸套疊,需即刻就醫。

目前醫院治療方式以生理食鹽水、氣體、鋇劑灌腸為主,利用壓力讓套住的腸子回復原狀;除非是灌腸失敗、壞死或是出血,才要考慮開刀。若灌腸多次沒有成功,就必須開刀檢查是否腸子有憩室、瘜肉或腫瘤。

轉載:康健雜誌2014/2


_MSC_CLICK_TO_OPEN_IMAGE

:::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