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中醫教你 秋天養生三祕訣

Menu
TOM
#1
2014-09-12 11:47:28


秋天到來,在季節轉換之際,不只容易感冒,更要注意不同體質的身體反應。掌握三個飲食重點、四個按摩穴位,就能順應時節,健康過好秋。


「哈啾!哈啾!」最近是不是常打噴嚏,或周遭不時有人咳嗽?


季節流轉,揮別溽暑,來到較乾燥的秋季,體質較弱的人,已率先反應。


「秋天走到肺經,秋燥傷肺,」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指出,這時節一般來說,呼吸系統、免疫系統較差,容易出現過敏感冒症狀,以及皮膚乾癢、蕁麻疹、過敏性皮膚炎等。


另外,秋天對應「悲」的情緒,一般人容易憂傷、情緒不穩。


從中醫角度看,不同體質的人,更可細究各自在秋季好發的疾病。


五種體質 五種症狀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陳玉娟分析,呼吸短促、容易出汗、容易感到疲勞的人,屬於氣虛體質,秋季容易感冒。


怕冷、常手腳冷的人是陽虛體質,秋季好發腸胃道疾病。


消瘦,平時口乾想多喝水,大便乾硬、手心熱,睡著後容易出汗的人,屬於陰虛體質,秋季容易燥咳(有痰,但似乎一直卡在喉嚨清不出來)、久咳,容易便祕。

肥胖、高血糖、高血脂的人,屬於痰濕體質,平時痰多、胸悶,在秋季要小心高血壓、高血糖等疾病。


情緒較低落,容易多愁善感、感情脆弱、睡不好的人,是氣鬱體質,秋季容易有睡眠障礙、燥鬱等疾患。


順應時節 飲食三重點


中醫養生強調順應時節,秋季也有養生重點。


「秋季養生依時間不同而有別,」陳玉娟說。


她建議,要把握三個重點:


1.降火去燥


秋季的氣候驟然轉涼,導致夏季儲存在體內的熱量不易散發;加上秋天雨水較少,天氣乾爽,人體容易有虛火,產生「秋燥」,而有喉嚨腫痛、臉上長痘等上火症狀。

因此,「白露」節氣前的初秋時分,可以繼續吃綠豆湯、龜苓膏、蜂蜜等降火去燥的食品。


張家蓓也提醒,這個時節要多喝水,幫助去燥。


2.滋陰潤肺


秋季養生要注意養肺,可吃些滋陰潤肺的食物,如白木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豆漿、核桃、糯米等。


另外,秋天飲食要少吃辛味食物,例如蔥、薑、蒜、韭菜、辣椒等,以免傷害肺氣。


3.健脾養胃


經過一個夏天,吃多了冰涼的食物,脾胃功能相對較弱;加上「白露」過後天氣轉涼,容易損傷脾胃,因此秋季飲食不能忽略健脾養胃的重要。


張家蓓也推薦,白色食物補脾入肺經,這時節可吃白木耳、山藥、百合、蓮子等食物。


另外可多吃五穀雜糧、富含膠質的食物,例如上述的白木耳、山藥,以及黑木耳、蹄筋類。


要養生,吃藥不如食補。兩位中醫師建議,可運用食材做些藥膳。


例如:蓮子排骨湯、山藥排骨湯、白木耳蓮子甜湯、百合蓮子排骨湯,或炒金針花、煮蓮藕排骨湯等當令食材,都是不錯的選擇。


強健身心 按摩四穴位


一些穴位按摩,也有助於秋季養生。


綜合兩位中醫師的意見,建議你不妨試試:


合谷穴(打開虎口,大拇指與食指之間)︰可增強免疫力、減少感冒、咳嗽。


三陰交穴(腳踝內側最高點,往上三吋,即約四指寬的位置):可多生津液,減少口乾便祕等。


足三里穴(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三吋,即約四指寬的位置):可調理腸胃功能。


內關穴(手腕橫紋正中,沿著兩條筋的中間往上兩吋,約三手指寬處):可穩定情緒。


「天涼好個秋」,善用養生技巧,秋收冬藏,為下個階段的衝刺儲備能量!


天下雜誌2014/9/3

中醫教你 秋天養生三祕訣

Menu
要先登入才能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