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不少建案以「低公設比」吸客,專業人士表示,有些是利用雨遮可登記不計價,大做雨遮,玩數字遊戲,讓購屋人以為撿到便宜,其實未必划算,反而可能買貴了。
專家表示,目前雨遮仍是可登記不能計價,新制不登記不計價要到明年1月才上路,且只規範新申請建照的建物,預料未來幾年市場仍會有建案利用雨遮降低公設比,民眾購屋時宜多留意。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不少民眾把公設視為虛坪,公設比越高,代表虛坪越多,因此大多偏好低公設比的房子,不少建案也以低公設比吸引民眾上門看屋買屋。
他說,目前建案公設比多在32%以上,不少超過四成。公設比高低可調整,有些低公設比建案,是建商透過規畫,減少休閒設施,屋突,梯間,管理室,機電室面積,或自行吸收部分公設面積,這類低公設比建案,確實有較大使用空間。
但也有少部分低公設比建案是將雨遮坪數做大後的數字效果,室內實坪並未增加。
主要是大樓建案公設比的計算方式,是「公設坪數/建物總坪數(公設+主建物+附屬建物)X100%」,附屬建物即包含陽台、雨遮等,換言之,雨遮面積增多,總坪數隨之變大,算式中的分母增加,公設比自然就會降低。
以一間權狀總坪數30坪房子,公設即共有部分若9坪,公設比就是30%,但如果建案規畫3坪雨遮,分子公設坪數不變,但分母總坪數增加到33坪,公設比就會降到27%。
購屋人看到雨遮面積太大,也許會提出質疑,但只要銷售人員告訴購屋人雨遮不計價,購屋人往往就會卸下心防,以為房子真的便宜,實際上只是數字降低,室內實坪並未增加。
何世昌表示,公設比可以動的手腳太多,民眾切記勿太迷信公設比表面數字,而要深入暸解有什麼公共設施、房屋實際可用的坪數到底有多少,才不會買到假降價的房子。
經濟日報20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