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稅上路,今6月1日滿兩年,財政部將在下月正式啟動奢侈稅政策檢討。這兩年來因奢侈稅實施,為房市帶來許多質變與量變,不變的是升斗小民買屋之苦。台灣房市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奢侈稅又該如何檢討?
台灣房市從2003年以來就開始走大多頭,雖遇金融海嘯衝擊,房價依舊堅挺,導致買不起房成民怨之首,為了平息民怨,兩年多前政府開始打炒房,並陸續祭出相關政策。其中,又以奢侈稅看似最具衝擊,剛釋出時,還曾引發「逃命波」 ,但到如今,整體效果似乎不如預期。
以房價來看,近兩年全台一、二手房價格可說是全面上揚。一手房部分,住展雜誌統計,台北市一手房近兩年來的漲幅為20.71%,從每坪約67.6萬漲至81.6萬元,新北市也從每坪31.5萬漲至39.1萬元,漲幅約24%。
二手房價格也不斷走揚,使全台房市陷入「量縮價漲」窘境。
自住客望著高房價興嘆,政府希望打擊的投資客,又真的退場了嗎?表面上看來是如此,但若深入探討,就能發現,投資客只是從檯面上轉為檯面下、從短進短出變成長期投資,甚至開始鑽法律漏洞、找人頭等。
過往投資客買進一間房子,簡單裝潢後轉手賣出,往往只要幾個月,奢侈稅雖有兩年大限,但在低利環境下,資金成本根本不高,只要財務狀況還行,多數投資客會 選擇撐過兩年,房價漲幅還更高、賺愈多。投資客偏好的產品,也開始不同,使得市場買盤轉向。例如大台北外圍、中南部的物件,甚至工業用地、農地等,因價格 平實、投資門檻較低,要撐過奢侈稅兩年大限較容易,成為投資客的新歡。
投資客南移最典型例子,就是桃園青埔重劃區房價節節升高。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徐佳馨說,2011年青埔預售屋成交價仍看得到一字頭,去年底時價格破25 萬元,建商開價更衝破三字頭,目前建商開價還有往四字頭靠攏趨勢。中、南部也有類似情況,使房市呈現「北溫中南熱」格局,讓購屋之苦從北部蔓延至中、南 部。奢侈稅是針對不動產物權的概念,預售交屋前還沒有物權,使得預售市場紅單轉手、換約等情況愈來愈多,也是推升青埔等地房市狂飆的原因之一。
預售屋價格往往會帶動中古屋,使台灣房市出現價格不斷墊高情況,薪水漲幅跟不上房價漲幅的受薪階級,只得望屋興嘆。
奢侈稅實施兩年真的及格嗎?雖然民眾普遍覺得奢侈稅沒用,購屋痛苦指數仍高,但也有業者直言,奢侈稅好歹嚇阻菜籃族等口袋較淺的投資客,避免擦鞋童效應出現,讓市場健康一點。
住展雜誌研發長倪子仁說,促使房價持續走升因素,經濟面肇因於全球各國盛行的貨幣寬鬆,使資金氾濫,尤其台灣投資管道有限,相對保值的不動產成資金最好去處,催生出置產行情。
在此情況下,政府該如何建置良好的投資平台、讓資金有去處,又該怎樣讓住宅政策更完善、滿足民眾住的需求,是兩大重要課題,均非奢侈稅能解決之事,奢侈稅真正的目的,恐怕還需要相關單位細細思量。
轉載:經濟日報20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