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147
  • slider image 144
:::
住友不動產 - 房地新訊 | 2020-07-08 | 人氣:462

國有財產署在今(2020)年三月底進行國有非公用不動產都更宅的標售作業,五個建案共43筆標單,吸引不少投標者,而最後標脫六戶,但其中有一張標單非常奇特,竟然有宮廟來標三千多萬元的豪宅。
宮廟也來標豪宅

脫標的是位於大同區萬全街「永德言葉」社區一戶三樓的標售案,最後由「台北市文昌宮」以三五四五萬元,比底價高出一四六萬元得標。根據媒體報導,「台北市文昌宮」所在位置在中山區民生西路四十五巷內,與「永德言葉」有地緣關係。

雖為一般的住宅案,且屬於三千多萬元的中高價豪宅,竟然吸引宮廟來搶標?據報導,該宮廟不具名委員表示,主要是宮廟「置產」,未來也可當辦公室使用。

由於一般人要買三、四千萬元的房產,在薪水不漲的年代,可都要勒緊褲帶,因此,對該宮廟如此大手筆「置產」,可都欽羡不已。

但若了解到台灣宗教之盛行,而十方信眾的隨喜佈施,捐獻「集資」力量之龐大,可能就見怪不怪了!

再看看,每年元宵節的「鹽水蜂炮」及台東的「炸寒單爺」,吸引成千上萬的民眾前往朝聖,甚至每年農曆三月媽祖生的「瘋媽祖」繞境活動,長達九天八夜,更有上百萬信徒參與,可說是空前盛況,而人們常說,「人潮就是錢潮」,對各大廟宇來說,十方信眾的香油錢收入就占了廟宇收入來源極大的比重。

每年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儼然已發展成台灣民間信仰中最廣受注目的活動之一,並被列為中華民國無形文化資產民俗類重要民俗之一。
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受關注

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擔憂成為防疫破口,而被迫取消的大甲鎮瀾宮及白沙屯媽祖遶境活動,讓不少打算參與的虔誠信徒大失所望;不過,近期,大甲鎮瀾宮又重啟媽祖遶境,從6月11日晚上起駕,並訂於20日回鑾。

疫情雖趨緩,但廟方仍擔心有信徒在遶境活動中感染到新冠肺炎就不好,因此,整個舉行日期發布的很倉促,也導致不少虔誠信徒「來不及」請假,讓廟方得以控制人數;且這回也嚴控信眾躦轎底等行為,儘量讓此民間信仰活動,不要因防疫缺口而出意外,恐遭外界批評。

如果民眾還記得,大甲鎮瀾宮今年三月原本要照常舉行遶境活動,不過,廟方董事長顏清標因應疫情,當時決定取消一千三百桌宴請行經沿途各宮廟的主事及管委的「起駕宴」,並將要花費的三千萬元捐給防疫中心。

三千萬元不是小數目,廟方有能力捐出,可見,每年經由遶境活動及平時十方信眾捐給廟方的香油錢等數目,更不在少數。

有熟悉宗教活動,但不具名的人士表示,不只是大甲鎮瀾宮的香油錢等收入「驚人」,台灣其他大大小小的廟宇,每年來自信徒五百、一千,積沙成塔的捐獻,說有些廟宇「富可敵國」,可能誇張些;若十方信眾在合法立案的廟宇捐添香油錢,並取得收據證明,更能抵扣所得稅,但如直接投入功德箱或是安太歲、點光明燈等有對價關係者,則無法抵稅。
信眾隨喜佈施 積沙成塔

寺廟屬公益團體,因此稅法對於寺廟的收入大都給予免稅或給予減免的優惠,但在網路上常找不到這些廟宇的財務報表,不免造成一般民眾的疑問; 而經年累月下來寺廟資產日漸增加,卻因法規無強制性需要揭露相關資產狀況,導致外界信眾不得而知外,甚至連自家廟方執事人員都無法確切掌握自家寺廟資產的現象。

據指出,台灣有取得寺廟登記證約有上萬家,其總數甚至多於四大超商總和,但未登記的更多,可能有數萬家大大小小的寺廟,由於這些廟宇無需繳交稅金,即便每年都有不少香油錢,或民眾點光明燈、安太歲等收入,但都無須「繳稅」,而這些信眾絕對不會去跟神明追問「錢用哪裡去了?」

另由南投縣竹山「紫南宮」每年求發財金的人龍綿延幾公里,據廟方表示,曾有信徒向土地公借六百元發財金,之後事業成功,來還六十萬元,甚至還有人曾還過二九○萬元,另媒體報導過,廟方每年備用的發財金高達數億元,有時,信眾有借有還,盈餘就有二億多元。

由此就可知,很多知名的廟宇,每年所經手的金流,有時更凌駕於銀行,成為民間最大的金融中心,但並非所有宮廟都能財務透明化,部份因財務不透明,卻成為政府「無法」也「無力」可管的範疇。
台灣最有錢的是「祂」

大家都知道,國泰金控是台灣持有土地最大的地主之一,但很多人可能會說,若是各寺廟的財產能透明化,則可能會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台灣最大的地主名字,可能是「福德正神(土地公)」或是「媽祖林默娘」,祂們可能是台灣最富有的隱形富豪。

根據一份非正式的調查,全台知名廟宇如台中大甲鎮瀾宮的總資產,保守估計可能就有二十多億元以上,另如雲林北港朝天宮有十六億元以上,而台南南鯤鯓代天府的總資產有三十億元以上,至於台北行天宮則有七十六億元以上(如附表),但這大都是來自一些各廟宇信徒粗估的數字,正確的總資產仍以各廟宇肯對外宣示的為準。

不過,此文並不在檢討台灣各大大小小的廟宇的總資產有多少,政府要不要去查稅問題,而是要探討,這些「有錢」的廟宇,除了把錢存在各銀行外,他們還有哪些「理財工具」?

根據了解,因為有些大廟宇的現金夠多,也成為各金融理專人員爭相開發的對象,此外,像「台北市文昌宮」因有辦公廳舍之需求購宅「置產」,又或者,有些廟宇可能因為要建廟,或是拓建信徒停車所需的停車場而買農地或土地,或其他置產需求,而可能成為土地的購買大戶。

寺廟投資理財要懂法令

擅長處理寺廟土地與稅務規劃的執業地政士蔡岳臻談到,他曾受託幫一間南部知名國定古蹟寺廟處理過相關的金融投資導致國稅局查稅問題,他說,該間寺廟在幾年前因購買躉繳型保單導致轄區國稅局發文調查。

由於該間廟宇被稅務機關稽查出現「其他所得」,導致被國稅居要求須繳納「營業稅」並課罰鍰,然因後續稅務協談得當,讓整件寺廟課稅案件順利落幕。

蔡岳臻補充說明,人們常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同樣的,擁有大筆現金流的廟方,也有「理財投資」需求,但若不懂相關稅法,可能橫生諸多困擾,甚至衍生稅務等相關問題。

例如,嘉義地區就有一寺廟為了建廟所需,花了二百多萬元買了兩筆農地,並花了六千多萬元興建廟宇,卻被檢舉「違建」,最後才驚發覺,該農地竟屬於都市計畫法中的「特定農業用區」的農牧用地,依法是不能做非農業使用的。

蔡岳臻說,過去很多鄉間的廟宇,早期因不解相關法令,許多廟宇建築興建基地或由信眾捐贈土地,或是廟方主委依據神的旨意購建地價較廉價之土地興建而成,因此大都蓋在農業區土地上。

當有爭議發生後,為求「就地合法」,只能尋求解套方式或是透過土地變更地目方式將農牧用地變更為特定目的事業用地(如宗教用地),或進行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時檢討土地分區使用實際狀況予以適度調整。

不過依據「非都市土地變更編定執行要點」規定特定農業用地是不能做特定目的事業用地之宗教用地變更的,因此全台目前尚有超過三百間寺廟因坐落於特定農業區的農地上,所以遲遲無法取得合法寺廟登記資格。
借名登記衍生追討廟產爭議

此外,媒體曾報導過,屏東萬巒地區知名的普門講堂土地繼承爭議,該案例是已圓寂的佛學宗師會性法師,身後留下的講堂土地以及九百多萬存款,由其妹妹依法繼承。

不過,普門講堂住持向屏東地院提告,廟方表示,當初是用信眾捐錢購買農地建廟,礙於法令限制,只好「借名登記」,由會性法師借名給廟方,因此,主張會性法所的妹妹應返還該土地。

蔡岳臻指出,依據《土地登記規則》第104條的部分內容為:「法人或寺廟在未完成法人設立登記或寺廟登記前,取得土地所有權或他項權利者,得提出協議書,以其籌備人公推之代表人名義申請登記。其代表人應表明身分及承受原因。登記機關為前項之登記,應於登記簿所有權部或他項權利部其他登記事項欄註記取得權利之法人或寺廟籌備處名稱。」

蔡岳臻表示,未登記或立案的宗教團體或寺廟,其供奉的神祇,並不具有《土地登記規則》登記名義人的資格,因此,很多廟方早期所購買的土地或房產,大都借名登記在廟方執事的名下,但若沒有「白紙黑字」註明這些房產都是屬於廟方,僅暫時借名登記的話,日後,常會衍生透過訴訟請求返還不動產官司。

懂法才能幫神明保住財產

他曾協助過一件寺廟的土地過戶案,是廟方執事委員往生,三、四十年來歷經兒子及孫子繼承,但後來廟方要索還土地,結果,孫子輩不認帳,因為他們是「依法繼承」,加上廟方又拿不出當初是借名登記的「證據」,最後,由廟方拿出一些「補償性金額」取回土地,才能順利辦理產權移轉。

蔡岳臻指出,台灣的民間信仰力量很強大,早年,鄉間土地不值錢,有些信徒因為信奉神明非常虔誠而奉獻土地,當年可能都是「口頭捐贈」,並未做產權移轉,而土地也蓋了廟宇使用多年,卻發生當初捐地的地主後代子孫,因土地變值錢了而出面討產問題,故各廟宇隨著時代所衍生投資需求的同時,也一定要適時了解相關法令,才能幫神明「保住」財產。

(顏瓊真│理財周刊1034期)

文章來源:理財周刊2020/7/4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
:::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