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政策打房衝擊效應發威影響,房市持續冬眠。《住展雜誌》統計,今年第一季北台推案量比去年同期萎縮25.6%,其中新竹縮減近5成最慘,旺季不旺。展望第二季,不少大案等待陸續登場,不過美國對等關稅政策重擊、台股近日大幅震盪,游資是否有「股轉房」的保值需求,值得觀察。
住展統計,北台今年第一季住宅市場新成屋、預售屋總推案量約2,380.3億元,年減25.6%。
住展發言人陳炳辰表示,去年第一季適逢房市熱,加上2023年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使得不少新案紛紛延後,推升推案量飆高;今年則瀰漫在貸款不易與寬限期受限的信心不振。
統計顯示,推案量穩定的宜蘭,微增18.3億元;基隆少了去年熱潮帶動的德安、茂德建設指標案上場,首季只推出5億元,大幅萎縮94.2%;台北市也大減3成,約544.5億元,今年較大金額指標案為大安區德運建設新案約80億元。
新北與桃園市,分別減少21.5%、14.7%,第一季推案量分別為900.3億、688.4億元。
陳炳辰指出,新北市今年第一季仍在板橋、三重有新潤、愛山林、新濠的百億元指標案亮相,然推案個數量縮水三分之一,建商謹慎態度不言而喻。
新竹第一季只推出173.8億元的新案,幾乎比去年同期腰斬,僅新竹市北區金弘建設新案來到20多億元。桃園今年首季未見百億大案,僅威均、麗寶、長虹三建商案達50億元,青埔、A7都有指標建商案公開時間則遲遲無下文。
觀察第二季,陳炳辰指出,進入房市傳統旺季,建商仍依照既定步調推案,台北市南港、桃園龜山,與新北市林口、三重及新竹東區、新豐鄉,包括國泰、富宇、長耀、王喬等都有新案準備登場,產品規劃多為小宅,配合低首付的訴求,可望凸顯個案亮點。
工商時報202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