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der image 147
  • slider image 144
:::
住友不動產 - 房地新訊 | 2025-04-18 | 人氣:16

內政部近期公布2024年第三季全國住宅資訊統計,住宅建照與開工數雙雙創下單季新高,分別達4萬6,598宅與4萬442宅,年增率達21.83%與30.92%。表面看似市場熱絡,但專家提醒,若購屋需求無法同步成長,未來1至2年交屋潮恐引爆「交屋即賣壓」,導致「量大難銷」的風險浮現。

觀察數據可發現,建商推案動能仍強,尤以台北市、新竹市與台中市成長幅度最為顯著,顯示業者對未來市場仍具信心。然而,與供給擴張相對應的,卻是買氣持續疲弱。根據統計,全國房貸負擔率已升至46.8%,房價所得比更突破10.82倍,創下歷史新高,顯示民眾購屋壓力沉重,實質購買力難以支撐當前大規模供給,市場出現「供給熱、需求冷」的矛盾現象。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目前交屋潮面臨兩大結構性挑戰,首先,許多新案設計與規劃偏向投資需求,與民眾實際居住條件可能存在落差,恐造成「蓋了卻賣不掉」的窘境;其次,在央行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下,第二戶貸款成數受限、第三戶以上可能無法貸款,導致部分買方無法順利完成交屋,進而被迫拋售,也將對市場造成壓力。

徐佳馨認為,台灣民眾購屋需求除自用居住外,置產也是大宗,此外,目前老屋林立無法應付高齡化需求,為了提升居住品質也不在少數,交屋潮所面臨的兩大困境。

不過,政大地政系教授孫振義則認為,開工量創高對市場影響有限,因建照取得後六個月須申報開工,否則將面臨失效,因此建商多為因應時程壓力而開工,並非反映當前市場熱度,開工後建案可採「慢慢蓋、慢慢賣」策略,工期可拉長至三至五年,甚至選擇先建後售,避免在景氣不佳時急售壓價。

孫振義指出,建商在建照核發時多無法即時反應市場變化,信用管制與房市景氣通常落後於申請流程,相較之下,使用執照更具指標意義,代表完工且可能進入交屋階段,影響成屋市場,若消費者貸款受限,將面臨付款壓力,但多數預售屋仍有價差空間,即使被迫出售仍屬獲利,房地合一稅成為主要考量。

孫振義說,目前市場未見明顯系統性風險,房價相較三年前仍具支撐力,即便小幅下修也屬可控範圍,真正風險反而在於過度炒作或資金槓桿過高的投資人。

經濟日報2025/4/18

網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站立場,對於發言內容,由發表者自負責任。
發表者
樹狀展開
:::

會員登入